- 一般生豆的含水率是12%, 熟豆含水率則不到1%, 所以以上篇剛touch一爆含水率 8.75% 來看,尚有3%在豆芯內。
- 不同的烘培曲線一爆前的脫水率可能不同,有的一爆前脫水率只有5%。
- 生豆內水份可分為 1)Free Water 2) Chemically bound water. 一爆前的脫水主要是脫free water, 根據經驗,脫水過久一爆不明顯甚至不爆,可能chemically bound water也被脫掉。
* Chemically bound water 可能要請目前在念博士的布滷師來解釋一下,我只聯想到以前國中念的硫酸銅粉末的結晶水。 - 焦糖化反應起始溫度180C左右,所以一般皆以此溫度脫水溫度臨界點。但整個烘豆過程實際上都在脫水,一爆完後應該都脫得差不多了,但也要看曲線,水脫完豆子應該很容易焦掉,主要是水是熱量大胃王,沒有了水,豆子溫度就會飆得快。
這根烤吐司有點像,烤前面三分鐘吐司表面都沒變化,當著上黃色之後,就要特別注意,此時水已經脫得差不多,接著很快變成褐色、深褐色甚至就焦掉。
參考資料:
http://www.sweetmarias.com/roasting-VisualGuideV2.php
http://www.teaandcoffee.net/0806/coffee.htm
http://coffee.wikia.com/wiki/Roasting
http://www.coffeeresearch.org/coffee/roasting.htm
上面那張圖忘了是哪一個連結,只記得是簡體版網站上下載,當時 search keyword 好像是乾燥原理或是熱風乾燥。
喝了兩把二次烘焙的豆子,都帶有苦味 (雖然都沒烘至二爆),其中186C下豆再烘的最苦,而烘至一爆下豆再烘的,苦味只有在尾韻比較明顯,也貼舌,但還喝得到青草味。
6 意見:
謝了Hurling0資料很有幫助, 尤其是SM的連結. 順便提醒大家星期五Mellow的聚會, 烘一把"大家猜"的豆子吧....
昨天打開塵封已久的肯亞S1,外觀翠綠,一聞~~ 燥暴味...
好不容易烘豆神功練到第一層,要準備驗收成果...
提供一些想法
生豆內水份可分為1)Free Water 2) Chemically bound water
簡單來說 各位在烘豆過程中 有二個過程是豆子水分去除的階段
一個是脫水另一個是一爆
脫水階段所脫的水是Free Water一般是水洗所殘留或是咖啡果實留於咖啡生豆的水分 水的沸點是100度C 所以Free Water會在脫水時便去除ps 鶴齡硫酸銅粉末的結晶水是Free Water喔
另外請想想 什麼是一爆 一般都會說水氣衝破豆子細胞壁所產生的聲音
此時的水份便是Chemically bound water 因為碳氫化物(組構成大多豆子細胞成份)進行 焦糖化(醣的降解和聚合) 或是梅納反應(胺基酸和糖類反應) 化學鍵解(結) 過程中會產生水(脫水) ex D-glucose +R-NH2glucosylamine +H20
當然這種反應所須的熱能須較高 所以須要較高的溫度水才會脫豆而出 一般焦糖化反應約在170-200度C 而一爆呢 也約在這個範圍……好化學喔 不過想想還真是有確喔
通了、通了~~ 解釋得真清楚~~
這樣字脫水流程就更清晰了。
對了,布滷獅,有沒有機會搞個博士論文,跟這個或咖啡有關的 :-D ~~
呵呵!!! 對了 若是這樣的講法都成立的話 就食品學來說 梅納法應主要提供食品風味(香氣)的角色 焦糖化可是可以讓食品更甘苦 所以若在一爆時溫度將時間拉長或是使一爆更完整 這二個反應也就更完全的話 風味是不是更好 均勻度也更佳 .....大家可以試試看吧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