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聚會瓜豆的 "甜點派" 入圍 ^o^ ,"鮮肉湯"一票都沒有 ><!!
甜點派 曲線 (160g->134.7g,室溫21,濕度78%)
Fast start/slow finish profile
時間 / 豆溫 / 爐溫
00:00 222C 221C,火10,風0,進豆蓋開啟
01:00 120C 187C,1:34 112C 回溫
02:00 114C 174C,2:35 火力10
03:00 127C 169C,3:20 風力10,進豆蓋關閉
04:00 140C 174C
05:00 154C 182C
06:00 167C 192C,6:28 火力7.5
07:00 181C 203C,7:10 風力5.5
08:00 193C 211C,8:24 198C一爆
09:00 204C 216C
10:00 211C 219C
10:55 218C 下豆
鮮肉湯 (或稱麥仔茶) 曲線 (160g->134.7g,室溫21,濕度78%)
Slow start/fast finish profile
時間 / 豆溫 / 爐溫
00:00 232C 230C,火60,風0,進豆蓋開啟
01:00 126C 196C,1:40 118C 回溫
02:00 121C 181C,2:45 火力8
03:00 133C 176C,3:35 風力6,進豆蓋關閉
04:00 145C 176C
05:00 155C 180C
06:00 164C 184C
07:00 173C 190C
08:00 182C 196C
09:00 190C 202C,9:55 199C一爆
10:00 200C 209C
11:00 207C 215C
12:00 214C 220C
12:15 217C 下豆
這兩區線失重率相同。
鮮肉湯曲線有一個最大失誤點是尾段升溫應該上拉變快,結果變趨緩,等到覺得不對勁再給調大風大火已經來不及,還多花20秒下豆。失誤主要原因是此曲線的火風力調控讓烘焙室蓄熱不足,後段曲線變緩。也許是此原因,喝起來一點都不"鮮",變成"麥仔茶"。
另外進豆溫度不曉得是否也有影響,不過這次烘焙不管進豆溫,前批烘完下一批就直接進豆,這樣烘不用兩個小時就烘完七鍋。若照上個月每鍋都等到相同進豆條件,每鍋都要多花5~6分鐘時間。...
Read more.
addict /əd'ɪkt/ n. someone who is physiologically dependent on a substance
重要公告>>>"自家"烘培的同好們, FR聚會在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六1:30PM, 要參加直接提著豆子來吧, 第一次參加請詳見本站 聚會公告
2012年12月9日
2012年11月4日
[+/-] : M3實作 Stretchin' Out the Roast: Part #1
<!--[if gte mso 9]>
Huang
Huang
2
21
2012-11-04T14:32:00Z
2012-11-04T14:32:00Z
1
80
458
3
1
537
12.00
<![endif]
這次聚會我實作湯姆先生的實驗,喝看看一爆開始到下豆時間對風味影響。
參考連結:http://www.sweetmarias.com/library/content/stretchin-out-roast-part-1
...
Read more.
#1 (一爆開始2:30下豆)
|
#2 (一爆開始3:15下豆)
|
#3 (一爆開始4:00下豆)
|
||||
時間
|
豆溫(C)
|
爐溫(C)
|
豆溫(C)
|
爐溫(C)
|
豆溫(C)
|
爐溫(C)
|
進豆
|
208
|
204
|
207
|
203
|
207
|
204
|
1
|
115
|
174
|
115
|
175
|
114
|
176
|
回溫
|
110C/1:30
|
109C/1:35
|
108C/1:34
|
|||
2
|
113
|
172
|
112
|
171
|
111
|
169
|
3
|
127
|
170
|
127
|
170
|
125
|
167
|
4
|
142
|
176
|
142
|
176
|
139
|
173
|
5
|
156
|
185
|
156
|
184
|
153
|
182
|
6
|
170
|
193
|
170
|
194
|
167
|
192
|
7
|
183
|
204
|
183
|
180
|
202
|
|
8
|
195
|
209
|
195
|
210
|
193
|
208
|
一爆
|
199C/8:25
|
199C/8:26
|
197C/8:26
|
|||
9
|
204
|
212
|
204
|
212
|
203
|
212
|
10
|
209
|
214
|
209
|
215
|
208
|
215
|
11
|
214
|
216
|
214
|
216
|
||
12
|
220
|
223
|
||||
下豆
|
214C/10:55
|
219C/11:41
|
223C/12:26
|
|||
...
Read more.







2012年10月14日
[+/-] : Quest M3 玩豆小指引 (翻譯文)
這篇文章是我翻譯自 Home Barista 一則討論串 - 「Tips about Quest M3」 by Jim Schulman。
你可以參考 "Quest M3烘焙指南",使用Quest M3的基本烘焙曲線 (profile)。
此外,你可以參考底下的建議,對同一支豆子使用不同的烘焙曲線作實驗。
-- 拉長到一爆之前的烘焙時間,如此會強化梅那反應的風味,像鮮味、麥芽味,烤肉味等,但此法會弱化似糖果般的焦糖化風味。這對大部分的咖啡來說,可不是件好主意。
-- 拉長或縮短一爆開始到下豆的時間。縮短此段時間,可以讓豆心到豆表之間的焙度產生較大的差異,而拉長此段時間則可以讓整棵咖啡豆的焙度趨近於一致。若你在一爆開始之後很快就下豆 (少於兩分半),則會在這廣闊的烘焙度間產生相對應的風味,包含烘得較淺的強烈酸味和草味,或烘得較深的泥媒味和菸草味。若時間拉長 (多於四分半),則風味狹窄,嘗起來趨於扁平、無趣。你可以試試這些極端的烘焙方式,但一般來說,最好將此段時間控制在兩分半到四分半之間。
-- 想要練就出好的烘焙技術,其訣竅就是要能對同一支豆,使用不同的曲線來烘焙,並品嘗、分析結果。"烘焙指南"可以讓你起個頭,但只有這樣的親自不斷的試驗才會讓你烘焙實力精進。
...
Read more.
你可以參考 "Quest M3烘焙指南",使用Quest M3的基本烘焙曲線 (profile)。
此外,你可以參考底下的建議,對同一支豆子使用不同的烘焙曲線作實驗。
-- 拉長到一爆之前的烘焙時間,如此會強化梅那反應的風味,像鮮味、麥芽味,烤肉味等,但此法會弱化似糖果般的焦糖化風味。這對大部分的咖啡來說,可不是件好主意。
-- 拉長或縮短一爆開始到下豆的時間。縮短此段時間,可以讓豆心到豆表之間的焙度產生較大的差異,而拉長此段時間則可以讓整棵咖啡豆的焙度趨近於一致。若你在一爆開始之後很快就下豆 (少於兩分半),則會在這廣闊的烘焙度間產生相對應的風味,包含烘得較淺的強烈酸味和草味,或烘得較深的泥媒味和菸草味。若時間拉長 (多於四分半),則風味狹窄,嘗起來趨於扁平、無趣。你可以試試這些極端的烘焙方式,但一般來說,最好將此段時間控制在兩分半到四分半之間。
-- 想要練就出好的烘焙技術,其訣竅就是要能對同一支豆,使用不同的曲線來烘焙,並品嘗、分析結果。"烘焙指南"可以讓你起個頭,但只有這樣的親自不斷的試驗才會讓你烘焙實力精進。
...
Read more.







2012年10月7日
[+/-] : Quest M3 烘焙指南 (翻譯文)
這篇文章是我翻譯自 Home Barista 一則討論串 - “Quest M3 Roasting Instructions” by Jim Schulman。
到現在為止我已經累積了一年使用M3的烘焙經驗,並且很有自信地提供各位一帖我的M3烘焙處方。當然,其他M3使用者也各自累積了相當多的經驗,所以就讓他們在這則討論串中,說說自身M3的烘焙經驗,而像是改機、烘焙理論、維修和建議購買指南就不要在這裡提了。
- 我烘完一鍋馬上接著烘下一鍋,而每鍋烘焙量約在100g至200g之間。烘第一鍋時,我會預熱到205C,就好像是我剛烘完一鍋M3當時的狀態。
- 進豆後,我會讓進豆口蓋保持在打開的狀態,火力調到5安倍 (110 V,550W),接著冷卻上一鍋烘焙好的豆子,清除濾網內的銀皮,然後關上後方的冷卻室蓋,風扇也跟著關閉。當冷卻室蓋關著時,風扇一定要關,如此就可以強迫蒸氣從進豆口排出,而不會被吸入到後方的冷卻室。
- 當開始烘焙後,會用三個檢查點,來確認相對應的三個烘焙階段是否完成。開始時我會設定一個計時器,時間為三分半,當時間到時,我會檢查此烘焙階段是否完成,當確定要進入下一烘焙階段時,會再重新開始計時,用以提醒我檢查並確認下一個烘焙階段是否完成。
- 經過第一個三分半鐘,我會檢查豆溫。當到達150C時,你會看到進豆口有大量蒸汽排出,聞起來有濕氣感。在下一分鐘的某一時間點,蒸氣會開始減少,並且帶點乾草類的氣味 (通常此時的豆溫會在150C到165C之間)。當確認第一個烘焙階段已經完成,我會將火力和風力調到最大來進入下一階段。如果你想要帶點 烤土司、麥芽穀物類的烘焙風味,則需要拉長下一階段的烘焙時間,方法是使用較低火力7到8安培,風力則調到6。
- 三分半後,豆溫差不多來到185C。當到達190C,我會調低火力到5至8安培之間,風力調整到4至6之間 (火力越高,風力相對應就越高)。而實際的火、風力數值,是依我想要的烘焙度和烘焙速度來決定。當使用火力5/風力4,烘焙四分鐘後會落在City烘焙度,而 火力8/風力6,四分鐘後約落在Full City+烘焙度。在這個烘焙階段,我也會檢查MET溫度,如果超過預定界線,會切斷火力。然而,如果你照這個節奏烘焙,是不太需要擔心MET破表的問題。
- 又 過了三分半鐘,就可以開始找尋適當的下豆 點。對於杯測用的焙度,我會聞一下烘焙氣味,等到尖酸的醋味消退,甜味出來時候下豆。而杯中飲用的焙度,會再多烘一些時間。當聞到想要的氣味,我會使用取 豆勺檢查豆貌,看看豆表是否拉平,中心線是否有些微凸起,對於剛好在二爆開始前的焙度,我會等到氣味帶出 烤肉、香辛料和煙燻味出來時下豆。而更深度的烘焙度,二爆的爆音進行的程度是我下豆參考的指標。
- 另外深度烘焙下豆後的爐溫較高,但不論深、淺焙,下一鍋接續烘焙的豆子,差不多都是在3至4分鐘後到達150C,看起來沒有多大的差別。
Read more.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