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烘了太多貓老大巴西豆,想說過年前消化掉(約剩半磅),但實在太多又想換口味,所以今天就拿來練法國壓。密集的沖煮訓練,總是會搞出一些心得,這次也不例外。
我交替使用兩種法國壓沖泡法(每次比對用同一批豆,皆用14g粉,901N 刻度5.5,Hario 法國壓兩人壺,豆子都約在在240C~245C下豆,烘焙度約在City~City+):
1. 倒粉,加熱水至刻度一,靜置30秒,攪拌,第二分鐘壓粉倒出。
2. 倒粉,加熱水至刻度一,靜置三分鐘,壓粉倒出。
大概輪流煮了六、七壺後,發現其中的一個差異點,結果都是第二杯,酸味較第一杯突出,有的還呈現稍微銳利一點的酸質,醇度差不多,但厚度較薄。而第一杯的協調感皆比較好。
推測原因,差了一個攪拌動作,會使咖啡粉的溶出物較少,使得酸味凸顯,刺激舌頭。
而第二種法國壓沖泡方式是接近杯測法所使用的,如果我根據第二種沖泡法來調教烘焙,就會去磨酸,反而錯失了最佳風味呈現的烘焙點。
不過杯測法也有好處,它的沖泡方式簡單,一分鐘煮個十來杯都沒問題。
不會吧~~ 難道聚會要準備個五六支賽風壺?...
Read more.
addict /əd'ɪkt/ n. someone who is physiologically dependent on a substance
重要公告>>>"自家"烘培的同好們, FR聚會在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六1:30PM, 要參加直接提著豆子來吧, 第一次參加請詳見本站 聚會公告
2009年1月25日
[+/-] : 小心! 被杯測法誤導的烘焙
2009年1月24日
[+/-] : FR之10g微量烘焙
FR是小型熱風烘豆機,在未改機的條件下,一般建議烘豆量在56g~70g之間,豆量越少,烘豆室越不易聚熱,進入一爆後不易拉溫,豆量太多,豆子不易翻滾,受熱不均,且烘焙後段升溫過快,容易烘出五味雜陳,生、澀、酸、苦和焦味混在一起,沒有均衡感的咖啡。
經過改機,雖不保證能烘出好咖啡,但它所具有的操控性(火力和風力調控),讓你可以透過品嚐,調教烘焙曲線,修飾風味。
微量烘焙目的在測豆,雖然FR烘焙豆量不多,每次烘約70g,但測豆最少要用3個不同落點,如果再加上脫水參數,那一次測豆下來要用掉半磅至一磅以上的生豆,對於我們這種個體戶,算很傷,另外要喝掉半磅豆也要好幾天時間,也不是每一落點都好喝。
上次聚會測豆所使用的微量烘焙是用20g,這次我就挑戰極限,使用10g來烘。底下為微量烘焙的烘豆流程:
1. 將鋁箔紙私下一小塊,捏成一小球,鋁箔紙不要撕太大塊,也不可以捏太小。撕太大塊重量過重,風力小吹不起來,捏太小也一樣,受風面積小,浮力小,也飛不動。
鋁箔球要符合下列目的:

2. 12個鋁箔小球,總重 3.4 g。

3. 生豆10g,印度紅山PB(買了半年只烘一次,因不和我的味)

4. 先放入生豆,大概只有一層,其實整個烘豆過程感覺向在做烤箱烘焙。

5. 放入12顆鋁箔球。

6. 測試,風力開到100,豆子沒飛,倒是鋁箔球滾得很開心。

7. 脫水4.5 分後,拉溫片段,此時火力95V,風力25。
8. 6:50, 215度一爆,三十秒後230下豆。
後記:
Read more.
經過改機,雖不保證能烘出好咖啡,但它所具有的操控性(火力和風力調控),讓你可以透過品嚐,調教烘焙曲線,修飾風味。
微量烘焙目的在測豆,雖然FR烘焙豆量不多,每次烘約70g,但測豆最少要用3個不同落點,如果再加上脫水參數,那一次測豆下來要用掉半磅至一磅以上的生豆,對於我們這種個體戶,算很傷,另外要喝掉半磅豆也要好幾天時間,也不是每一落點都好喝。
上次聚會測豆所使用的微量烘焙是用20g,這次我就挑戰極限,使用10g來烘。底下為微量烘焙的烘豆流程:
1. 將鋁箔紙私下一小塊,捏成一小球,鋁箔紙不要撕太大塊,也不可以捏太小。撕太大塊重量過重,風力小吹不起來,捏太小也一樣,受風面積小,浮力小,也飛不動。
鋁箔球要符合下列目的:
- 要小風力吹的起來,但也不可以阻擋到出風口。
- 從脫水到一爆、二爆,不可以妨礙生豆翻滾。
- 有效聚熱,能讓少量生豆也能烘至二爆,且不影響升溫速率。
2. 12個鋁箔小球,總重 3.4 g。
3. 生豆10g,印度紅山PB(買了半年只烘一次,因不和我的味)
4. 先放入生豆,大概只有一層,其實整個烘豆過程感覺向在做烤箱烘焙。
5. 放入12顆鋁箔球。
6. 測試,風力開到100,豆子沒飛,倒是鋁箔球滾得很開心。
7. 脫水4.5 分後,拉溫片段,此時火力95V,風力25。
8. 6:50, 215度一爆,三十秒後230下豆。
後記:
- 使用微量烘焙,一爆溫度會往前,主要是豆子都在烘焙室底層翻滾,平均受熱溫度會比用70g的豆子高。
- 曲線可能要調一下,脫水時間可能要縮短些。
- 這次只烘到一爆後30秒,上次用20g烘,可以烘到251C,二爆密集,且升溫速率與70g同。
- 因為微量烘焙次數不多,聚會時再好好討論。
Read more.







2009年1月22日
[+/-] : Fire King Mugs-1

談咖啡, 不能不介紹咖啡杯. 今天要介紹的是偶然在老婆日本lighting雜誌特集看到的杯子, 一般我對於這種日式雜貨完全無興趣, 但是看到雜誌的照片竟然一見鍾情. 後來才知道他不是日本製造的杯子而是一家美國Anchor Hocking Glass Corporation在五零年代生產的咖啡杯. 之後就一頭栽進去開始收集了.
這家公司不只生產咖啡杯, 也出過一系列餐廚用品, 但整個生產線已停, 其中就以"Fire King" 系列最有收藏價值. 日本人甚至瘋狂收集翡翠色(jadeite)的杯子-- 也是我的最愛啦! 但是也因為這樣, 這個系列在ebay的價格居高不下, 而且更不用說加上寄回來的運費了, 還有空運時破損的風險. 我就曾經破了近十組杯子. 心疼阿!

這是我收藏的第一組杯子, 雖然不是最稀有, 但是是我喝咖啡時最愛使用, 編號G-215. 不要看他小巧的樣子, 杯壁卻很厚, 拿在手上很札實, 附上一個脫盤, 喝起咖啡很有幸福的味道呢! 一組大約1000元. 這裡的價錢都是我初估ebay的結標價而且不含運費. 日本賣家網站約是台幣的三倍.

再來是我常拿來喝啤酒用的, 名為"patio mugs", 點點有不同的顏色, 啤酒倒進去可以欣賞到啤酒所呈現金黃的色澤及泡泡. 我收集到的是紅色與黃色. 一個約1200元. 但是日本人比較少收集這組.

接下來是馬克杯系列. 價錢差在外面的圖案. 越稀有價格越高. 因為沒有特別感覺, 所以只買幾個當裝飾. 一個約600元. 這種型的杯子最稀有的應該是有史奴比米老鼠其中幾款及黃色"smile"圖案. 貴的會到上萬元之譜. 要注意的是白色的杯身比較容易帶點經年累月的汙漬.

另外一種是常印有"商業圖案"的杯子, 最多量產的應該是"麥當勞杯", 我想當初應該是提供店內使用的或是當贈品. 價格也依照商標也有所不同. 像"漢堡王"就比"麥當勞"貴上好幾倍.
先介紹到這裡, 下次我們再來看日本瘋狂收集的"jadeite"
Read more.







2009年1月20日
[+/-] : 2009.1.19 聚會 1.巴西黃波旁 & 2.杯測
<原發文者:Bruce>
主題豆:
咖啡產地:巴西‧南米納斯洲 (Soul de Minas)
種植高度:1600M~採收日期:2007年
處理方式:半日曬法咖啡品種:Yellow Bourbon黃波旁種是波旁種與其他品種雜交而出.果實成熟時為黃色.因為培育出來的黃波旁種產量較低.且較為不耐風雨.所以未被廣泛種植.
沖煮方式: syphon 標準法
1. 本聚會精選店家黃波旁
有股清香味, 酸度明顯不刺激, 順口, 少許澀口, 但不刺舌, 尾韻短 甜味短, 少了巴西特色

2.HurlingO FR (SOP烘法)
香氣有出來 (哈哈 Simon style ) 甜味不錯 但可以喝的到鹹味, 放冷喝漸趨平淡
3.大頭 FR (SOP烘法)
香氣不錯 尾韻短一點點(但還不錯) 鹹味也少, 味道順口, 有點杏仁味 (只有Bruce喝到而己)
烘培方式:脫水時間5分半, 緩緩上升至234度一爆, 一爆結束一分鐘下豆.

4.HurlingO 土炮法
平平的平順型咖啡, 但尾韻偏苦 (大頭說這種接受度應該很好賣), 熟豆外觀比fr均勻

5.明哲 烤箱烘法
有脫生味, 稻穀味 (麵粉味)

2.杯測 : 杯測豆:巴西黃波旁
No1. 右上
No2. 右下
No3. 左上
No4. 左下



...No4. 左下



結果
Read more.







2009年1月12日
[+/-] : 關於未來聚會一些想法
這次1/19聚會我會烘兩把巴西豆,一把用FR,另一把用土砲,我想上了十多堂課,對於土泡烘豆應該會更有些心得。
聚會的主要目的是互相切磋,期望能在咖啡烘焙和沖煮領域能更精進,而多元的品嚐由不同烘焙師和不同的烘豆機所烘焙相同的豆子,可以讓我們可以更快速達到預期的校果。我想這也是聚會時常會有學員帶店家或由網路訂購的豆子到聚會來沖煮品嚐。
目前我們的烘豆機除了FR,就是我的土砲了,當然各位同學有興趣也可以用烤箱或手網烘焙,我想未來的聚會都可以訂個主題來玩,大家也可以輪流來主持每一次聚會,我認為,要學會一樣東西,去教它是最快的。或者偶爾也可以選個咖啡館聚會,這些都可以有彈性的。
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當FR課程結束後,未來大家烘焙的豆子就沒有老師品嚐做修正,能靠的就是自己,如果來參加聚會,還有人會幫忙品嚐給建議。雖然效果不同,但課程總有結束之時,就跟老師或以前貝拉那一票人,走出自己的路。
另外1/19聚會就帶貓老大巴西或老師卡門豆來喝,一把或兩把都行。...
Read more.
聚會的主要目的是互相切磋,期望能在咖啡烘焙和沖煮領域能更精進,而多元的品嚐由不同烘焙師和不同的烘豆機所烘焙相同的豆子,可以讓我們可以更快速達到預期的校果。我想這也是聚會時常會有學員帶店家或由網路訂購的豆子到聚會來沖煮品嚐。
目前我們的烘豆機除了FR,就是我的土砲了,當然各位同學有興趣也可以用烤箱或手網烘焙,我想未來的聚會都可以訂個主題來玩,大家也可以輪流來主持每一次聚會,我認為,要學會一樣東西,去教它是最快的。或者偶爾也可以選個咖啡館聚會,這些都可以有彈性的。
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當FR課程結束後,未來大家烘焙的豆子就沒有老師品嚐做修正,能靠的就是自己,如果來參加聚會,還有人會幫忙品嚐給建議。雖然效果不同,但課程總有結束之時,就跟老師或以前貝拉那一票人,走出自己的路。
另外1/19聚會就帶貓老大巴西或老師卡門豆來喝,一把或兩把都行。...
Read more.







2009年1月9日
[+/-] : 貓老大巴西豆
還記得老師說脫水溫度為一爆溫度往前扣掉70~80度,昨天連烘四把貓老大的巴西豆,烘的前三把脫水時間各自為 5:00/4:30/4:00,脫水溫度皆為150度,但一爆溫度卻都在237度左右 (4:00的撥開豆子豆芯沒熟透),所以第四把脫水溫度拉到160,脫水時間4:30,其實這一把一爆溫度還是在237左右,咬起來還蠻香的,好不好喝這兩天煮煮看再說。
另外,參照大頭經驗,怕生味沒磨掉,前三把都touch二爆約251度下豆,第四把約245度下豆,感覺豆子有淺淺的油光,跟非洲的硬豆不同,可能同一烘培度軟豆較易出油。...
Read more.
另外,參照大頭經驗,怕生味沒磨掉,前三把都touch二爆約251度下豆,第四把約245度下豆,感覺豆子有淺淺的油光,跟非洲的硬豆不同,可能同一烘培度軟豆較易出油。...
Read more.







[+/-] : 本站介紹 (2021/4/7更新)
給第一次進來並想參與聚會的咖啡愛好者
您好
FR咖啡聚所成立于2009年, 目的是希望結合喜愛烘培 品嘗咖啡的人, 以定期聚會 網誌分享, 體現在家烘培的樂趣, 並品嘗不同自家烘培業者的的風味差異. 網誌作者為固定參加人員. 未來依參與聚會及討論情形, 竭誠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加入.
FR烘豆聚所固定舉辦品嘗討論會,時間大多是在“每月初的第一個星期六下午1:30”
FR咖啡聚所成立于2009年, 目的是希望結合喜愛烘培 品嘗咖啡的人, 以定期聚會 網誌分享, 體現在家烘培的樂趣, 並品嘗不同自家烘培業者的的風味差異. 網誌作者為固定參加人員. 未來依參與聚會及討論情形, 竭誠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加入.
FR烘豆聚所固定舉辦品嘗討論會,時間大多是在“每月初的第一個星期六下午1:30”
但2011年後集中討論與分享大多在FACEBOOK的"FR咖啡聚所"社團
若對當次的聚會時間有疑問, 可以直接詢問FB裡的成員, 我們都會竭盡所能回復的
我們希望新同學至少參加一次聚會
介紹大家認識並參與, 再加入FACEBOOK臉書的討論
再一次歡迎您的加入
祝 烘豆愉快
若對當次的聚會時間有疑問, 可以直接詢問FB裡的成員, 我們都會竭盡所能回復的
我們希望新同學至少參加一次聚會
介紹大家認識並參與, 再加入FACEBOOK臉書的討論
再一次歡迎您的加入
祝 烘豆愉快
Read more.







訂閱:
文章 (Atom)
提到...
Bruce,這個篇版排不錯喲! 補充一下我的感想:
1. 精選店家版: 清淡的香氣微微上揚,柔酸貫穿全場,甜度低,屬平順型咖啡,烘培度淺,但沒有尖酸,無焦化香氣,層次感較低。尾韻很短,沒有Kona標記的人篸尾韻,也沒有巧克力的苦甜感。Body感覺較薄,內容物少了點,整體感覺平順。
2. hurling0 FR: 香氣較第一把濃郁,也較有層次甜感,酸度低,但熱喝時酸度有較不協調感,放溫喝比較好喝順口,較有body餘韻長,鹹味感受的出來。脫水4.5分鐘,烘約九分鐘下豆,落點離二爆約5~7度左右。
3. 大頭 FR: 香氣較第一把濃郁,風味層次近似第二把,但熱喝時酸度順口,整體風味強度較第二把弱些。
4. hurling0 土炮: 風味較平,苦尾。放涼喝甜度比較出來。烘14.5分鐘,拉溫進一爆拖太久,把香氣都磨掉了,touch二爆下豆。
5. 明哲烤箱: 明顯的生味、稻稈味,喝起來粉粉的,剝開豆子烘培還蠻均勻,可能還要烘深一些。
上面五把,都有點澀口,可能是鹹味所造成的。